全球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香港能否憑藉「專才經濟」開創發展新路向?
近年來,香港積極推動「專才經濟」發展,試圖通過吸引全球專業人才來驅動經濟轉型。從「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到各項輸入人才計劃,香港正在與新加坡、倫敦、紐約等城市展開一場激烈的國際人才爭奪戰。這場競爭的成敗,將直接影響香港未來的經濟地位和發展動能。
香港專才經濟的成效與最新數據
根據最新數據,香港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在過去一年間共接獲19.1萬宗申請,獲批約13.9萬宗,整體獲批率超過七成。這些數字顯示香港對國際人才仍具相當吸引力。
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最受歡迎,獲批率達81.4%,反映香港對金融、專業服務及高技術人才的強勁需求。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雖然申請人數相對較少,但獲批率最高,達94.9%,表明香港對科技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國際人才競爭:香港 vs 新加坡、倫敦、紐約
然而,香港在吸引人才方面面臨諸多挑戰。新加坡同樣積極吸引國際人才,提供優厚的稅收優惠和生活條件;倫敦和紐約等傳統國際都市憑藉其成熟的產業體系和全球網絡,繼續吸引頂尖人才。
與此同時,香港卻面臨生活成本高企、住房空間狹小等問題,這些都是人才來港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儘管香港企業普遍為優秀人才提供較高的薪資和福利待遇,但高昂的生活成本仍然削弱了香港的競爭力。
專才經濟如何推動香港產業轉型與創科發展
香港正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從傳統的金融、貿易和物流業,向創新科技、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等新領域拓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預留10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推出百億元「創科產業引导基金」,並舉辦首屆「國際机器人大会」。
這些措施表明香港正全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升級。專才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因為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勞動力,還有新技術、新理念和國際網絡。
北部都會區與河套園區:專才發展新空間
北部都會區建設被視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個佔香港面積約三分之一的區域,將重點發展創科產業、高端專業服務和現代物流業。政府計劃未來5年每年發行1500億至1950億元政府債券,為北部都會區建設和拓展基建融資。
北部都會區不僅為香港經濟提供新增長點,也為來港專才提供發展空間和生活配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預計今年進入營運階段,首批租戶將涵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產業。預計河套香港園區全面發展後,每年可為香港經濟貢獻520億元,並創造約5.2萬個職位。
專才與本地人才協同:僱主應如何把握?
專才計劃的成功不僅在於吸引外來人才,還在於如何實現專才與本地人才的協同效應。香港不僅吸引外來人才,也致力於本地人才培養,通過與高校合作、提供職業培訓項目等方式,提升本地人才的素質。
理想狀態下,外來專才應該帶來新知識和新技術,並通過合作與交流促進本地人才成長。同時,本地人才對香港市場和文化的理解,也能幫助外來專才更好地融入和貢獻香港。
專才經濟面臨的挑戰與香港未來發展方向
儘管香港在吸引專才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臨多方面挑戰:
生活成本與住房問題:香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問題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主要障礙。政府需要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支援措施,如住房補貼、子女教育支援等。
產業與人才匹配:需要確保引進的人才與香港重點發展產業需求相匹配。隨著香港重點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金融等領域,人才引進政策也需要相應調整。
長遠留港發展:吸引人才來港只是第一步,如何讓他們長期留在香港發展才是關鍵。這需要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和更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
國際競爭加劇:其他國際城市也在不斷優化人才政策,香港需要持續創新和改進,才能保持競爭力。
結語:專才經濟與香港未來
「專才經濟」確實有潛力成為香港經濟的新引擎,但這需要全盤規劃和持續努力。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及背靠祖國的廣闊市場,這些都是吸引國際人才的有利條件。
然而,香港也需要正視自身的不足,特別是高生活成本和住房問題,並通過政策創新和資源投入來解決這些問題。
未來,香港需要繼續優化人才政策,同時加強本地人才培養,促進外來專才與本地人才的交流與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專才經濟」的潛力,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和升級。
在全球人才爭奪戰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香港需要以更開放、更包容、更創新的態度迎接全球人才,讓這顆「東方之珠」繼續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