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私人工程量下跌,部份建造業工種失業率高企。建造業議會推出一年期的「加強支援及誘因鼓勵培訓措施」,其中「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課程學額在新學年將各增加1,200個,並提升津貼額至最高1.9萬元等,加強對本地工人的培訓。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指,希望透過這些措施吸引新血入行,改善行內老齡化問題,並協助目前失業的工人轉移至其餘人手短缺的工種。
現時建造業議會設「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課程,分別培訓工人學習多一項技能,以及培訓普通工人成為中工或大工,幫助他們提高就業機會。
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指,將於新一期課程增加「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的名額至合共4,000個,工人可免費報讀。此外,中工如報讀「技術提升」及「一專多能」課程,可分別獲發14,000元及10,000元畢業津貼;大工如報讀這兩項課程,可獲發放19,000元畢業津貼。他指,如課程受歡迎,議會「好有準備隨時加碼。」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表示,近期私人工程量跌,政府亦推出組裝合成建築法以及在工地使用智能機器,令勞工市場需求變少。他希望本地工人可參與培訓,增加就業機會,「例如你個工序做完,冇嘢做,就轉去做埋下一個工序囉」。
他又指,輸入外勞只是輔助措施,並非長久措施,希望政府可根據實時數據,動態評估對輸入外勞的需求。「(建造業)好多行頭工種目前情況下唔需要輸入外勞,透過培訓、宣傳更多人入行就可以解決。但某啲工種可能真係需要,問題係冇新工程,變相工友岌岌可危⋯⋯預計到2025年尾或2026年,其他工種都相機有人失業,所以我哋要精準輸入。」
建造學院合作培訓計劃學員鄭佳茂,原從事假天花間隔工作,經僱主推介後參加培訓。他指,參加計劃令他取得牌照,增加未來晉升空間。
原文網址: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60286273/建造業議會增培訓額-最高有-1-9萬津貼-工會-好多工種毋須外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