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峰勞務顧問有限公司

外勞BLOG

香港外勞輸入計劃的正面影響:紓緩勞工短缺,推動經濟及社會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服務業中心,長期面臨多個行業的人力資源短缺,尤其在餐飲、零售、護理及建築等領域。為應對這一現實挑戰,特區政府自2023年起大幅優化「補充勞工計劃」,並將其改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輸入外勞的限制,准許引入包括營業代表、侍應、初級廚師、售貨員、收銀員等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的勞工。此舉迅速緩解了多個行業的人力緊張,為香港的社會與經濟帶來長遠而正面的影響。

首先,輸入外勞有效紓緩了人手短缺的問題。餐飲和零售業因長期缺人,服務質素難以提升,業務擴展也受到限制。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實施後,為這些行業帶來穩定且盡責的外勞,不僅減輕了本地員工的工作壓力,也提升了整體效率與服務水平。此外,院舍護理員的輸入,更直接緩解了安老和長期照顧服務的需求,保障長者的生活質素,促進社會和諧。

其次,引入外勞有助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與市場活力。外勞不僅填補勞動力缺口,也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力量,帶動餐飲、零售、住宿及建築等多個行業的業務增長。與此同時,企業尤其中小企和勞動密集型行業,能夠在可控成本下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從而在國際經濟環境中保持優勢。這也有利吸引更多國際投資,推動香港經濟朝高增值和多元化方向發展。

第三,外勞計劃促進了社會福利與文化多元共融。外勞多來自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為本地帶來不同的文化視角,豐富社會多元性。更重要的是,外勞在基層崗位——如護老和家務助理——貢獻顯著,支援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持續完善法規保障外勞權益,並加強社區融合及文化交流,推動互相尊重與理解,共建包容和諧的社會。

政府在政策推行與行政安排上也作出重要創新。「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取消年度輸入配額限制,實施全年接受申請,並設立專責審批小組,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過五萬名外勞獲批來港,其中更包括以往不允許輸入的26個職位,如侍應和初級廚師等,精準回應市場需求。此外,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也為建造、運輸及院舍服務等技術工種引入大量人力,形成全面配套。

當然,外勞規模擴大也引起社會一些討論與憂慮。部分基層勞工反映就業競爭加大,薪酬增長受壓,多個工會因此呼吁政府檢視和優化政策,確保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及合理待遇。政府回應指出,輸入外勞必須簽訂標準合約,薪金不可低於本地同行職位中位數,以防止廉價勞工影響本地就業環境。未來,隨科技進步與行業轉型,香港將繼續調整勞動力政策,平衡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

總的來說,經優化後的香港外勞輸入計劃,已成為緩解勞動力短缺的有效方式,推動服務業與建造業穩定成長,促進經濟活力與多元發展,並有助改善社會福利及文化融合。完善的政策執行與權益保障機制,也確保社會各方利益得到尊重,是維持香港競爭力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

分享:

其他文章

僱主與外勞長期合作指南 | 從短期勞工到長期合作夥伴的策略與案例

從短期勞工到長期夥伴:為何需要轉變? 傳統的外勞用工模式往往著眼于短期需求,這種模式既不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難以滿足勞工的長期職業規劃需求。實現從短期僱傭到長期夥伴關係的轉變,需要雙方共同努力。這種轉變不僅能帶來更穩定的勞動力供給,還能創造更大的綜合價值。 對於企業而言,將外勞視為長期夥伴意味著要改變過去”即用即棄”的思維方式。這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投資於員工的長期發展。而對勞工來說,也需要樹立長期發展的觀念,將工作視為職業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企業如何建立長期合作機制 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首先,制定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為外勞員工設計合理的晉升通道,讓他們看到在企業內的發展前景。例如,可以設立從初級工到高級工、再到技術指導的晉升體系。 其次,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系。除了基本工資外,可以提供年度獎金、技能津貼等激勵措施。完善的福利保障也很重要,包括醫療保險、退休金計劃等。這些措施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降低人員流失率。 內地勞工的長期職業規劃建議 對內地勞工而言,要做好長期職業規劃,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是希望成為技術專家,還是向管理崗位發展?根據目標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包括需要獲取的技能證書、需要積累的工作經驗等。 建議勞工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可以利用工餘時間參加培訓課程,提升專業能力。同時要注重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這些軟實力對長期發展同樣重要。建立專業的工作檔案,記錄自己的工作成就和技能提升情況。 成功案例分享:建築業與酒店業的啟示 某大型建築企業的案例值得借鑑。該公司實施”技術骨幹培養計劃”,選拔表現優秀的外勞進行重點培養。通過系統的技術培訓和管理課程,幫助他們成長為項目負責人。這一計劃不僅解決了企業的人才需求,也為勞工提供了發展平台。 另一個成功案例來自酒店業。某酒店集團推行”跨文化管理團隊”計劃,讓資深外勞參與管理決策。這種做法不僅提升了管理水平,也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這些案例證明,長期合作關係能創造雙贏局面。 企業與勞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這包括:建立公平的績效考核體系、提供持續的培訓機會、創造包容的工作環境等。同時要加強與勞工的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對勞工而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身價值。積極適應企業文化,建立良好的職業口碑。同時要合理規劃財務,為長期發展做好準備。建議定期進行職業評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發展規劃。 結語:僱主與外勞共創長期價值 從短期勞工到長期夥伴的轉變,需要企業和勞工共同努力。這種轉變不僅能帶來更穩定的合作關係,還能創造更大的綜合價值。通過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雙方都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互利共贏的理想狀態。 如果你是香港僱主,想透過外勞計劃建立長期合作模式,或需要專業建議,【匠峰勞務顧問】可為你提供一站式合法合規顧問服務。 立即聯絡我們,了解更多:聯絡我們

閱讀
建造業倡動態評估輸外勞需求 | 匠峰勞務顧問

HK01 建造業倡動態評估輸外勞需求 | 發展局:最新一季配額減少近700個

近年私人工程量下跌,部份建造業工種失業率高企,建造業議會建議政府根據實時數據,動態評估對輸入外勞的需求。發展局今日(17日)表示,一直以多管齊下的策略應對建造業的人力供求情況,最新季度獲批的輸入勞工配額減至7,332個,遠低計劃配額上限1.2萬個;新一輪則批出986個勞工名額,全屬合資格申請的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短缺工種,反映當局配合建造業實際人力市場情況,動態調節配額。 建造業議會今日(17日)表示,近期私人工程量減少,勞工市場需求變少,建議政府根據實時數據,動態評估對輸入外勞的需求。發展局今晚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一直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以「組合拳」應對建造業的人力供求情況,包括加強培訓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增加開支投資基建工程,推展更多中小型工程項目等。 至於近期熱議的輸入外勞計劃,發展局表示,最新一輪(第九輪)申請中,共批出10宗共986個輸入勞工名額,涵蓋不同類型公營項目,如醫院工程、公營房屋、公共設施等,全數屬於合資格申請的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短缺工種。 發展局指,即使按需要批出新的申請,由於早前獲批的名額中部份已完成工作,計劃下獲批而仍有效的輸入勞工配額整體數目持續下降,由今年第二季的8,016個減至最新季度(計及第九輪)的7,332個,即減少684人,總額遠低計劃配額上限1.2萬個,反映當局配合建造業實際人力市場情況動態調節。 發展局又稱,近數輪申請主要批出涉及工程後期工序的工種,例如空調製冷設備、消防設備等機電相關工種,均是行業嚴重短缺的工種,強調會以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為政策原則,加強本地培訓及推動行業使用科技增加生產力,並在私營市場短期調整時支援工友,同時就輸入勞工申請做好審批及把關工作,應對行業的人力需求。 原文網址: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60286411/建造業倡動態評估輸外勞需求-發展局-最新一季配額減少近700個  

閱讀
建造業議會增培訓額 | 匠峰勞務顧問

HK01 建造業議會增培訓額 | 最高有$1.9萬津貼 | 工會:好多工種毋須外勞

近年私人工程量下跌,部份建造業工種失業率高企。建造業議會推出一年期的「加強支援及誘因鼓勵培訓措施」,其中「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課程學額在新學年將各增加1,200個,並提升津貼額至最高1.9萬元等,加強對本地工人的培訓。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指,希望透過這些措施吸引新血入行,改善行內老齡化問題,並協助目前失業的工人轉移至其餘人手短缺的工種。     現時建造業議會設「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課程,分別培訓工人學習多一項技能,以及培訓普通工人成為中工或大工,幫助他們提高就業機會。 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鄭定寕指,將於新一期課程增加「一專多能」及「技術提升」的名額至合共4,000個,工人可免費報讀。此外,中工如報讀「技術提升」及「一專多能」課程,可分別獲發14,000元及10,000元畢業津貼;大工如報讀這兩項課程,可獲發放19,000元畢業津貼。他指,如課程受歡迎,議會「好有準備隨時加碼。」 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表示,近期私人工程量跌,政府亦推出組裝合成建築法以及在工地使用智能機器,令勞工市場需求變少。他希望本地工人可參與培訓,增加就業機會,「例如你個工序做完,冇嘢做,就轉去做埋下一個工序囉」。 他又指,輸入外勞只是輔助措施,並非長久措施,希望政府可根據實時數據,動態評估對輸入外勞的需求。「(建造業)好多行頭工種目前情況下唔需要輸入外勞,透過培訓、宣傳更多人入行就可以解決。但某啲工種可能真係需要,問題係冇新工程,變相工友岌岌可危⋯⋯預計到2025年尾或2026年,其他工種都相機有人失業,所以我哋要精準輸入。」 建造學院合作培訓計劃學員鄭佳茂,原從事假天花間隔工作,經僱主推介後參加培訓。他指,參加計劃令他取得牌照,增加未來晉升空間。 原文網址: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60286273/建造業議會增培訓額-最高有-1-9萬津貼-工會-好多工種毋須外勞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