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家中小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力資源挑戰。陳先生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負責人,最近他遇到了一個棘手難題:公司接獲數個工程項目,卻無法招聘到足夠的工人。工地門口的招聘廣告懸掛了一個多月,前來應徵的人屈指可數。「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嫌工作辛苦又日曬雨淋,但工程進度不能等待啊!」陳先生無奈地表示。
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建築業,酒店業、安老院舍、物流運輸等行業都面臨相同困境。香港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已不是新聞,而是擺在眼前的現實。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外勞計劃來破解這個困境。
香港「請人難」的原因與行業挑戰
首先需要了解問題的根源。香港勞動人口參與率持續下降,簡單來說就是「工作的人越來越少,退休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體力勞動行業,後繼無人的情況特別嚴重。年輕一代教育水平提高,寧願在辦公室工作也不願投身藍領行業,即使提供較高薪酬也未必能請到人。
另一個因素是經濟活動復甦。疫情過後,酒店、餐飲、零售業生意快速反彈,但流失的員工並沒有回流,導致人手短缺突然加劇,各行各業「搶人才」的情況越來越激烈。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如何幫助企業?
政府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並非來者不拒,而是有針對性地協助最缺人手的行業。計劃有明確的行業範圍和配額限制,就像精準灌溉般,只向最乾旱的地方輸水。
對僱主而言,外勞計劃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確定性。當企業獲得工程項目後,可以預期在合理時間內透過計劃獲得所需人手,確保工程進度,避免因招聘不到員工而需要賠償延誤損失。此外,外勞合約期一般較長,流動性低,有助維持團隊穩定性和技術傳承,減少不斷培訓新人的成本。
僱主外勞申請四大步驟(實戰攻略)
第一步需要進行自我評估。前往勞工處網站確認所屬行業是否在計劃範圍內。計算實際欠缺的員工人數,確保這個數量合理。
第二步是完成「四星期本地招聘」要求。許多僱主隨便刊登廣告就了事,這樣是不夠的。應該將招聘廣告刊登在求職者真正會看到的平台,例如行業常用的招聘網站和報紙專欄。職位內容要寫得具體明確,最後將所有無人應徵或面試後不成功的記錄詳細保存下來,這些都是申請時最有力的證明。
第三步準備申請材料千萬不能馬虎。不要漏填或填錯資料。僱傭合約要寫明工資、工時、住宿安排、福利等。資料齊全,審批流程自然順暢,避免來回補件浪費時間。
第四步是選擇可靠的中介機構。如果選擇透過中介尋找勞工,一定要做好背景調查。詢問同行使用的機構,查看中介的口碑,確認中介在內地是否合法註冊、有無欺騙勞工的不良記錄。一間不良中介,會帶來無窮無盡的勞資糾紛。
外勞計劃對企業的長遠價值
外勞計劃並非完美方案,它有成本壓力,也有管理負擔。但對於像陳先生這樣真正被人力問題困擾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現實可行的出路。與其坐困愁城,不如主動了解,將它變為企業商業策略中的一步活棋。畢竟在商場上,能夠預見問題和提前布局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