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峰勞務顧問有限公司

外勞BLOG

破解香港護士荒:僱主必讀懶人包,助你快速吸引技術專才!

香港醫療體系正面臨嚴峻的人手危機,尤其是護士短缺情況日益惡化。而人口急速老化導致醫療需求持續攀升,加上大量資深護士陸續退休,令情況更加嚴重。

面對如此龐大且持續的護士人手缺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佈由2025年6月30日起將在「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新增渠道,容許外來人士申請來港投身8項人力極短缺的技術工種,申請者須為符合「技術專才清單」列明資格的非學位專才,年齡介乎18至40歲。新增渠道為期三年,設有共一萬個名額,每項技術工種的配額以3,000個為限。

而護士亦列入「技術專才清單」之一,僱主透過上述兩個計劃下新增的技術專才類別提出申請時,可獲豁免有關市場供應測試。

本文內容涵蓋政府最新政策要點、申請程序詳解、預算規劃建議等,以協助僱主快速掌握輸入海外護士的關鍵,順利完成人才招聘程序。

香港護士的專業資格與分類

在香港,護士的專業資格主要分為兩大類:註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 RN)和登記護士(Enrolled Nurse, EN)。這兩種護士在培訓年限、職責範圍和專業自主性上存在顯著差異。

註冊護士:需要完成至少三年的護士理論及實務訓練課程

而登記護士:需完成至少兩年的正規全職護士訓練 。

僱主在考慮引進護士時,應根據其機構的實際護理需求和服務性質,明確所需護士的類別。

 
 

 

 

非本地培訓護士的免試註冊途徑

對於在香港以外地區接受培訓的護士,傳統上若要取得在港執業資格,必須通過嚴格的執業考試。而為更迅速地應對人手短缺,香港立法會已於2024年7月17日通過《2023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的新執業途徑。符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護士現可透過「有限度註冊」或「特別註冊」的新途徑在港執業,而無需參加執業資格考試。

僱主在考慮引進護士時,應根據其機構的實際護理需求和服務性質,明確所需護士的類別。

類別特別註冊 (Special Registration)有限度註冊 (Limited Registration)
臨床經驗要求至少3年在診所或醫院的全職臨床經驗,並完成相關訓練課程至少1年與受僱有關的全職臨床經驗
受僱機構醫管局或衞生署(公營醫療界別)醫管局或社會福利界別指定院舍(如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
是否需執業考試
是否可轉為正式註冊是(在指定機構執業至少5年,表現滿意後)
適用範圍主要吸引護士到公營醫療界別主要吸引護士到公營醫療界別和社會福利界別特定環境

技術專才申請資格

為解決香港技術行業面臨的嚴重人才短缺,特區政府推出了針對性措施。在現有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增設了技術專才類別,開放予具備專業技能的非學位人才。這項政策主要針對年輕且具實務經驗的技術人員,允許他們來港從事特定的技術崗位,以紓緩本地人力資源緊張的情況。

技術工種:護士

職責說明:在安老院、殘疾人士院舍、護養院或其他《護士註冊條例》(第164章)下的指定或指明機構提供衛生/醫療/專業護理相關服務、教學及研究活動的合資格專業人員,而該等服務必須由根據《護士註冊條例》註冊/登記的護士執行。

僱傭合約期(適用於入境申請):不少於36個月

首次獲准逗留期限:一般為36個月

申請人年齡限制:年齡介乎18至40歲

申請人資歷要求:持有根據《護士註冊條例》(第164章)有效的護士註冊/登記資格。

薪酬福利:待遇須要達到當時市場同等水平

 
 

 

 

僱主申請外勞流程

  1. 刊登本地招聘:透過報紙或招聘平台發布招聘外勞信息。
  2. 提交申請表:準備並提交所有必要文件。
  3. 審批配額:等待政府審核及批准結果。
  4. 安排面試:篩選合適外勞人選並安排面試。
  5. 簽約及簽證:完成合約簽訂,協助辦理簽證手續。
  6. 安排外勞來香港:簽證批出後,協助外勞員工順利來香港工作。

僱主遞交申請所需的文件

  • 公司與申請人所簽訂的僱傭合約或聘書,註名職位、薪金、其他福利及僱傭期的詳情
  • 相關指定技術工種所需的有效文件
  • 公司商業登記證/公司註冊證書/法團註冊證明書副本。
  • 公司經濟狀況證明文件,例如最近經審計的財政報告、營業損益表或利得稅報稅表。
  • 有關公司背景詳情的文件,例如業務活動、運作模式、產品系列、商會會員等。

僱主申請護士技術專才的費用

  • 簽證/進入許可費用
  • 香港護士管理局(NCHK)註冊費用
  • 每月工資(薪酬福利需達至本地市場水平)
  • 其他費用:交通及臨時住宿、勞工保險、中介費、僱員再培訓徵款等。

僱主常見的顧慮

如何簡化技術專才來港的申請流程?

  • 簽證/進入許可費用
  • 香港護士管理局(NCHK)註冊費用
  • 每月工資(薪酬福利需達至本地市場水平)
  • 其他費用:交通及臨時住宿、勞工保險、中介費、僱員再培訓徵款等。

如何確保聘請的外籍員工具備所需的專業資格和工作經驗?

匠峰勞務顧問在外勞招聘及申請簽證方面擁有多年的經驗,有一套嚴謹的招聘和評估流程,不僅關注學歷資格,更重視技術專才的相關技能、溝通能力和文化適應潛力。

僱主應如何協助外勞員工融入本地文化?

僱主可以考慮為外籍員工提供完善的培訓課程,這不僅有助他們快速熟悉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更能提升工作效率,促進團隊融合。

僱主應如何安排外勞工作時間、工資支付及假期?

  1. 工作時間: 每日工作時間上限為12小時,每週至少提供1天休息日。
  2. 工資支付: 工資應通過銀行轉賬支付,未開設銀行賬戶者可暫以現金支付。
  3. 年假假期: 按照本地法律標準及規定執行。

總結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加上現職醫護人員持續流失,香港醫療體系面對護理人員短缺的情況日趨嚴重。為應對這個結構性問題,政府推出多項引進海外醫護人才計劃,以滿足與日俱增的醫療服務需求。

不過,輸入技術人才的申請程序較為複雜且耗時。僱主若能尋求專業顧問協助,則可大幅提升申請效率。匠峰勞務顧問憑藉多年經驗,為企業提供全面的一站式服務,包括專業評估、文件處理、政策建議及持續支援等。這不僅簡化了申請流程,更能有效降低風險,讓僱主得以專注發展核心業務。

分享:

其他文章

補充勞工批逾6萬外勞 今限申請半年一次

【明報專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自2023年9月推出,截至上月批出8935宗申請,涉及逾6.1萬外勞,當中逾4.1萬、即68%從事以往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工種。勞工處昨日公布新措施「加強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包括限制僱主半年內只可申請一次。有勞顧會勞方委員指放寬輸入外勞後接「海嘯式」申請,情况失控。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8%81%9E/article/20250618/s00001/1750184276076

閱讀

講真D|香港需要更多外勞

文/黎岩 特區政府5月30日公布優化「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容許透過計劃引入8個指定技術工種的具專業資格和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每個行業在3年內引入限額為3,000個。相關決定再度引起勞工界別的質疑,其所謂的理據無非是經濟尚在恢復期是否需要如此多的外勞,引入超過24000個外勞會否拉低本港的薪酬水準。而鑒於本港勞動力成本高企導致高房價、高物價及服務質素屢被詬病的客觀事實,應該引進更多的外勞,提升勞務市場的競爭力,才能夠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當局今次優化措施,針對個別行業的用工需求,分門別類地有限度引入技術專才,將有助解決部分行業熟練技術人員高齡化及青黃不接的情況。為嚴格把關,當局亦要求,引進持有內地工作經驗的申請人須在內地找公證處為其工作經驗進行公證,並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或類似工作許可證明。因為內地不同省市的公證處做法不一,部分僅證明申請人遞交文檔本身的真實性,例如認證該公司信確實是由其發出,但卻並不擔保申請人過往有從事該工作或受僱於該公司。 當然,若依照香港的實際操作程序,首先已經確認該等人士所遞交的文檔是真確無誤,至於個別案例渾水摸魚,以假亂真,則確實難以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因為今次放開的都屬於特殊工種技能要求的專業人才,以升降機工程人員為例,如果不懂裝懂似懂非懂,即便是已經獲批到港,若果難以實際操作,原形畢露,自然會被原路返回,雖然可能會導致增添不必要的程序性麻煩,但相信不會給本港機電行業,特別是關乎市民生命安全的電梯運作,造成重大的安全隱患。 至於業界擔憂的引進人才過剩的問題,以目前機電行業內有約6,200名註冊人員,每年約增100多名的註冊人員,若將引入專才配額設定為3,000人,短期內會否對從業員帶來衝擊呢,確實值得考量。 也應該看到,現今本港新生代,確實已經沒有太多人願意從事需要不定時加班的電梯維修保養行業,亦因此,相關行業的人手流失屬於預期中的必然,當局未雨綢繆作出引進人才安排,也屬合理。至於3000名配額,相信屬於一定時間內的最高限額,市場完全可以根據需求隨時調整用工安排,沒有任何一間公司在人手足夠的情況下,仍會頗費周折地額外耗費精力引進人手。所以,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上看,預期都會是市場調解機制下的人手合理動態調整。 不少相關行業技術工種難以吸引本地人入行,主要原因是工作環境欠佳,並非薪酬偏低,這與現今新生代不願死挨活挨受苦受累有直接關係,他們嚮往其他行業悠閒舒適的工作環境。以餐飲服務行業為例,許多酒樓請人起薪點都在16000元以上,而本港相當多的傳媒機構,就算是碩士畢業,入職起薪點也只有16000元甚至更低,而且還要經過層層考核選拔才有機會。這種腦體倒掛、藍白失衡的薪酬狀況,確實不是一種合理的現實。至於建築行業的普通泥瓦工、扎鐵工,更是高達50000元的月薪,加之政府近年推動的高溫停工等保障勞工權益的措施,以本港現時人均工資20000元而言,建築工人已屬高薪階層。況且,本港的熟練建築工人也完全有可能因為輸入外勞,而晉身為工頭、領班、技術指導,甚至包工頭,一樣可以賺取更高的薪酬。 勞工團體只是期望作為勞工代言人,旨在保障行業的固化利益,但問題是,高人工高成本帶來的直接後果之一便是高房價。換言之,香港保障本地建造業工人的政策,代價是由購房和租房市民以較高房價及租金埋單,而後者又進一步推高整體生活和營商成本,形成惡性循環。孰輕孰重,自可掂量。 至於在勞工團體壓力下擬定的工資中位數,本身就與本港的自由市場機制相悖。一方面令到僱主在聘請外勞時,可能因為諸多限制及麻煩,縮手縮腳;另一方面,也因為硬性規定薪資水準,雖則出發點在於保障本地勞工市場薪資水準,但實則制約勞務市場的健康發展,壓抑了勞務市場本該有的市場競爭性,變相讓僱主處於被動的境地,不利於整體經濟的發展,亦不利於勞資關係的和諧順暢。 基於本港勞務市場的實際,建議當局按各行業及工種的就業及失業數據,包括中長期發展的需求,動態調整不同工種的申請配額、由勞工處定期檢視參與輸入外勞計劃的企業外勞與本地勞工的比例,將相關數據整理後向公眾公布,甚至可以積極考慮設立一個分析緊缺專業人手動態變化趨向的人才預警系統,適時更新「人才需求指數」。對建築、餐飲、安老等缺口超過15%的行業,與內地建立緊密互動的協調機制,設立快速審批通道。少時迅速補充,多時隨時精簡。 其實,新加坡引進外勞的成功經驗確實值得本港借鑒。以家庭傭工為例,因為工資低至沒有本地人做,而需完全依賴外勞。即使是較高薪的護士、醫生和其他專業人士,也需適度引入外勞,以緩解供需缺口。其中一個可參考的可取之處就是須繳付「外勞稅」,以確保輸入外勞不會拉低本地工人工資之餘,亦為庫房增加稅收,進而協助減低本地市民和企業的稅務負擔,亦變相可以制約市場引入過剩勞工衝擊本港勞務市場。政府增加稅收的同時,僱主也相應地會增加支出及少許成本,結果是保障勞務市場健康平穩,不會拉低本港薪酬水準。 總而言之,勞工階層及其代言人,雖然需要保障本階層的利益,但也需要從特區的整體利益出發,人工高成本變相削弱了本港的整體競爭力,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高房價高租金高消費的高額生活負擔,羊毛出在羊身上,始終,領取了高工資,就應該為額外的高額生活開支買單。 新聞鏈接:《講真D|香港需要更多外勞》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506/03/AP683e7ae5e4b0a242bf033949.html 新聞來源: 點新聞本文著作權歸點新聞平台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點新聞,商業轉載請聯繫點新聞info@dotdotnews.com

閱讀

HK01: 政府增引入外地技術專才 涵蓋護士、飛機維修員、電工等8大工種

政府發言人表示,下月30日起,新增渠道推出「技術專才清單」,引入8項人力短缺的技術工種、非學位專才來港,年齡介乎18至40歲,試行為期3年,設有共1萬個名額,每項技術工種配額以3000為限。 據了解,8項技術工種的僱主,將豁免市場供應測試以證明本地招聘困難。政府消息人士解釋,行業人手真的「好短缺」,有關安排可讓業界無須經歷長時間招聘、節省時間。 據了解,政府將在「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新增渠道,容許外來人士申請來港投身8項人力「極短缺」的技術工種。 1 新型工業技術員 2 護士 3 飛機維修技術員 4 海事技術員( 本地船隻) 5 資訊科技技術員 6升降機/自動梯技術員 7建築信息模擬協調員 8電業技術員 . 目標非學位中層技術專才 吸引長期定居香港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