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峰勞務顧問有限公司

外勞新聞

輸入外勞工種名單一覽 26行業可聘外勞:文員、侍應、送貨

輸入外勞最新消息!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為應對本地多個行業和工種存在的勞工短缺問題,計劃有限度地引入外來勞工。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率先在本月17日開放接受申請。政府亦會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包括暫停執行現有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2年。

輸入外勞|最新消息

政府表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將在下週一(即17日)開放接受申請,而航空業及公共小巴、客車行業的配額上限分別為6300個與1700個。申請的截止日期訂為7月30日,預計審批過程最短可以在1至2個月內完成。

運輸及物流局的局長林世雄表示,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將有運輸業的外籍勞工開始進入職場提供服務。他同時指出,該輸入勞工計劃並未對勞工的年齡設定上限,讓僱主和勞工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決定。

輸入外勞|李家超:

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 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引入外勞政策的前提是要保障本地工人利益。首先要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只會針對人手明顯不足的行業輸入勞工;第二要保障本地勞工工資收入,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第三要以培育和增加本地勞工為主,引入外地勞工只屬輔助性和非永久性措施。

建造業提供1.2萬個外勞名額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根據2019年2月的建造業議會預測,未來5年內熟練、半熟練工人和技術員短缺將達4萬人,此次建造業特別計劃提供12,000個名額。 黃偉綸表示,為解決香港勞動力短缺問題,政府將參考院舍輸入護理院特別計劃,為運輸和建築行業設立特別計劃,並優化補充勞工計劃,以應對其他行業的人力短缺。他強調本地勞工優先的原則不變。此外,在積極培訓本地人才之後,仍然存在勞工短缺情況,則需要考慮有限度地引入外勞。他又指,兩個界別輸入外勞計劃不設時限,但強調屬非永久性質,仍須視乎情况而定。 輸入外勞|航空業輸入外勞上限 6,300 人 現時航空業、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的申請表格和詳情已上載於運輸及物流局網頁及運輸署網頁。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計劃為航空業、公共小巴行業、客車行業輸入外勞,上限合共 8,000 人。 其中,航空業輸入外勞上限 6,300 人。林世雄表示,輸入勞工計劃大前提是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參與計劃的僱主必須就每名輸入勞工每月向機管局繳交400元,機管局每年亦會撥出同僱主所交總額相約的款項,用以資助負責機場營運的本地員工交通費。 大灣區航空行政總裁許漢忠,歡迎特區政府公布輸入勞工的特別計劃,以解決本港部分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他表示,香港國際機場今年4月份的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分別僅為2019年4月疫情前的大約48%及60%,航空業人手短缺是其中一個原因,令航空公司在恢復航班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他認為計劃有助香港航空業盡快復常,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獨特地位。

小巴及客車司機需要實習方可投入工作 林世雄又指,公共小巴和客車行業的空缺分別為1980人和1620人。他表示,引入外勞將設有上限配額,包括900名公共小巴司機和800名客車司機。在申請人提交完整資料後,審批過程預計需時1至2個月。 根據規定,引入的司機需持有非香港地區駕駛執照至少一年,並需參加公共小巴或客車的駕駛考試和相關的職前培訓課程。此外,他們還需要接受實習訓練,完成後方可投入工作。 至於住宿方面,他表示,估計大部分跨境直通巴士司機住在內地,公共小巴和客車營辦商則會根據司機服務區域安排住宿。 輸入外勞|優化補充勞工計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將會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包括暫停執行現有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2年。相關職位如下:

1 營業代表 2 售貨員 3 侍應生 4 接待員 5 收銀員 6 初級廚師 7 食品加工工人 8 文員 9 銀行櫃檯員 10 電腦/打孔機操作員 11 電話接線生 12 布草房服務員 13 洗衣工人 14 整熨工 15 髮型師 16 貨倉管理員 17 裁剪工 18 裁床工 19 檢查工 20 送貨員 21 駕駛員 22 清拆工 23 石工 24 噴漆工 25 渠工 26 補漏工

文章版權為新傳媒集團所擁有,原文請按: https://www.edigest.hk/1153947/?utm_campaign=ED_ContentCopy&utm_source=Web-inventory&utm_medium=Content-Copy_ED

分享:

其他新聞

香港外勞輸入計劃的正面影響:紓緩勞工短缺,推動經濟及社會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服務業中心,長期面臨多個行業的人力資源短缺,尤其在餐飲、零售、護理及建築等領域。為應對這一現實挑戰,特區政府自2023年起大幅優化「補充勞工計劃」,並將其改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輸入外勞的限制,准許引入包括營業代表、侍應、初級廚師、售貨員、收銀員等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的勞工。此舉迅速緩解了多個行業的人力緊張,為香港的社會與經濟帶來長遠而正面的影響。 首先,輸入外勞有效紓緩了人手短缺的問題。餐飲和零售業因長期缺人,服務質素難以提升,業務擴展也受到限制。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實施後,為這些行業帶來穩定且盡責的外勞,不僅減輕了本地員工的工作壓力,也提升了整體效率與服務水平。此外,院舍護理員的輸入,更直接緩解了安老和長期照顧服務的需求,保障長者的生活質素,促進社會和諧。 其次,引入外勞有助促進香港經濟多元發展與市場活力。外勞不僅填補勞動力缺口,也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力量,帶動餐飲、零售、住宿及建築等多個行業的業務增長。與此同時,企業尤其中小企和勞動密集型行業,能夠在可控成本下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從而在國際經濟環境中保持優勢。這也有利吸引更多國際投資,推動香港經濟朝高增值和多元化方向發展。 第三,外勞計劃促進了社會福利與文化多元共融。外勞多來自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為本地帶來不同的文化視角,豐富社會多元性。更重要的是,外勞在基層崗位——如護老和家務助理——貢獻顯著,支援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持續完善法規保障外勞權益,並加強社區融合及文化交流,推動互相尊重與理解,共建包容和諧的社會。 政府在政策推行與行政安排上也作出重要創新。「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取消年度輸入配額限制,實施全年接受申請,並設立專責審批小組,簡化流程,提高效率。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過五萬名外勞獲批來港,其中更包括以往不允許輸入的26個職位,如侍應和初級廚師等,精準回應市場需求。此外,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也為建造、運輸及院舍服務等技術工種引入大量人力,形成全面配套。 當然,外勞規模擴大也引起社會一些討論與憂慮。部分基層勞工反映就業競爭加大,薪酬增長受壓,多個工會因此呼吁政府檢視和優化政策,確保本地工人就業優先及合理待遇。政府回應指出,輸入外勞必須簽訂標準合約,薪金不可低於本地同行職位中位數,以防止廉價勞工影響本地就業環境。未來,隨科技進步與行業轉型,香港將繼續調整勞動力政策,平衡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 總的來說,經優化後的香港外勞輸入計劃,已成為緩解勞動力短缺的有效方式,推動服務業與建造業穩定成長,促進經濟活力與多元發展,並有助改善社會福利及文化融合。完善的政策執行與權益保障機制,也確保社會各方利益得到尊重,是維持香港競爭力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

HK01 黃國倡按行業失業率設外勞「紅線」 孫玉菡:不宜一刀切

政府統計處昨日(17日)公布,本港3月至5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升至3.5%,較2月至4月升0.1個百分點,失業人數13.58萬。部分行業有相對明顯的升幅。建造業失業率升至6.3%、零售業失業率由4.5%升至4.9%等。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今日(18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促政府就行業失業率訂立紅線,例如失業率到5-6%時立即凍結、削減該行業的外勞,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優先的權益。 對此,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不適宜一刀切設有紅線,認為每個行業狀況不一,部分行業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不夠本地人應徵。 陳克勤:「補充勞工輸入計劃」有漏洞及被濫用情況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今日(18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質詢,促優先保障本地勞工,指「補充勞工輸入計劃」有漏洞及被濫用的情況,例如有「假兼職、真頂替」、招聘職位不符合實際工作等。對於勞工處提出會有特別巡查,他質疑如何發現上述情況,更指特別巡查應恆常進行,不是用於應付議員答問。 孫玉菡交代,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別有886個、1304個、1268個「黑工」被拘捕,今年1月至5月有506名「黑工」被拘捕,主要從事、餐飲、建造、清潔、零售批發。他表示,政府關注本地工人優先就業,這亦是輸入勞工首要原則。他強調,輸入勞工機制很嚴謹。 對於坊間指有「假兼職」、「陰陽合同」孫玉菡他表示,「抽出嚟都會行政制裁」,僱主會面對很大風險,而任何人若發現並作具名投訴,政府會嚴肅跟進。他續稱,至今收38宗投訴,指數目不大。 梁熙: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是補充外勞還是「對沖」本地勞工? 另一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形容,每請一個外勞,本地工人就少一個工作機會,質疑僱主是聘請不到人,還是不想聘請本地人。他指收到不少從事餐飲業、建造業市民的求助,舉例指有人在同一間餐廳工作5年,僱主聘請外勞後就解僱本地工人,質疑輸入外勞究竟是補充外勞,還是「對沖」本地勞工。 孫玉菡回應指,本港勞動人口380萬人,外勞配額6萬個,特意在今早翻查資料,實質外勞在港工作人數只是2.5萬人,佔香港總勞動人口不夠1%。他指外勞很少,但整個輸入外勞機制要把關,惟部分行業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沒有人做,譬如護理員、洗碗工等。 黃國:行業失業達5=6% 應即時凍結輸入外勞 此外,黃國表示失業率微升,但建造業失業率上升至6.3%,零售業失業率亦到4.9%的高水平,促政府就行業設失業率紅線,譬如行業失業率到達5-6%時,即時凍結、削減行業輸入外勞,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權益。不過,孫玉菡指不適宜一刀切有紅線,稱「行行都唔同」,部分行業本地人不願應徵。 周小松:飲食業輸入5萬外勞 孫玉菡:不理解如何得出該數字 勞聯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指出,有公司輸入外勞後本地工人被解僱,更指飲食業包括廚師、侍應、洗碗工輸入外勞配額超過2.5萬,加上處理中的個案,最終可超過5萬人。他反問,「其實飲食業總數得幾多人?5萬外勞係咪誇張咗啲呢?」 不過,孫玉菡回應指,不了解為何議員得出總數5萬人的數字,舉例指輸入配額方面,初級廚師配額是9900人、侍應是6900人、洗碗工是約4000人。他促請大家實事求是,同時表示明白飲食業對此問題緊張,政府會打醒十二分精神處理。 原文網址: 黃國倡按行業失業率設外勞「紅線」 孫玉菡:不宜一刀切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4879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HK01 失業率升至3.7% 2022年11月以來新高 餐飲業、零售業升幅明顯

政府統計處今日(19日)發表今年5月至7月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7%,較上一個周期升0.2個百分點,為2022年11月以來新高。失業人數亦由4月至6月的136,200人升至145,000人,增加約8,800人,同期就業不足人數增加約2,600人。 政府統計處指,與今年4月至6月比較,5月至7月期間許多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均見上升,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餐飲服務活動業、零售業,以及地產業有較明顯的升幅。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雖然最新失業率較上一個三個月期間輕微上升,但留意到同一時期總就業人數有所增加的正面發展,而失業人數上升部份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所致。 展望未來,孫玉菡指,香港經濟持續增長,應可帶動職位增加,為投入勞工市場的應屆畢業生及離校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孫玉菡指,雖然各行業的失業率仍然將會取決於其經營環境,但政府多項推動經濟增長、提振消費氣氛和吸引投資的措施,預期會為整體勞工需求提供支持。 原文網址: 失業率升至3.7% 2022年11月以來新高 餐飲業、零售業升幅明顯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68090?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HK01 外勞|下月起申請引入初級廚師及侍應前 須強制先本地實地招聘

政府統計處公布,本年5月至7月,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3.7%,高於市場預期的3.5%,就業不足率則維持於1.4%。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失業率輕微上升,或因部分因為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他又表示,觀察到同期總就業人數增加,相信在香港經濟持續增長下,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孫玉菡又宣布,政府將改良輸入外勞政策,其中針對飲食業,下月起將要求有意引入初級廚師及侍應職位外勞的僱主,除必須就每宗申請的空缺進行4周本地記名招聘外,亦要在勞工處就業中心進行實地招聘,屬強制要求,本地勞工可即場面試。 同期就業人數增加 孫玉菡:正面發展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至7月,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3.7%。期內總就業人數為3,671,300人,較4月至6月增加約14,000人;總勞動人口為3, 816,200人,增加約22,700人。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餐飲服務活動業、零售業,以及地產業的失業率有較明顯的升幅。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19日)回覆記者提問表示:「雖然最新失業率較上一個三個月期間輕微上升,但留意到同一時期總就業人數有所增加的正面發展。失業人數上升部份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所致。」 2026年再檢視補充勞工計劃 就餐飲、零售業失業率升幅明顯是否考慮減少輸入外勞,孫玉菡表示,要按原訂於計劃於兩年後,即2026年上半年,再檢視補充勞工計劃。他續指,對於飲食業要輸入初級外勞的要求,勞工處會要求先進行四星期的本地招聘,且必須還要前往勞工處就業中心進行實體招聘。九月份開始則會強制性要求每位僱主實地招聘,加強工作配對。「如果本地人願意且適合做,僱主一定要請的。」 孫玉菡指,香港經濟持續增長,應可帶動職位增加,為應屆畢業生及離校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政府多項推動經濟增長、提振消費和吸引投資的措施,料為整體勞工需求提供支持。 原文網址: 外勞|下月起申請引入初級廚師及侍應前 須強制先本地實地招聘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6816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聯絡我們